如果你已经吃腻了花生油、菜籽油、大豆油,那么你的福音可能就要来了,因为不久的未来人类或许就能吃上蟑螂油了。
先别急着作呕,这里所说的蟑螂油并不是用我们熟悉的德国小蠊或美国大蠊炼制的,而是取材于一种名为“杜比亚蟑螂”的蜚蠊目昆虫。用蟑螂炼制食用油,这种行为是不是太过奇葩了呢?其实不然。一直以来,昆虫就是一种优质的食材,在世界上有不少地区的人都有吃昆虫的习惯,比如我国的云南就是一个例子。
在整个动物界中,昆虫是种类和数量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,而从营养成分上来看,高蛋白的昆虫综合实力也要胜过任何一种常用肉食。
所以以昆虫为食材制作的各类食品,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,比如面包虫肉酱、黑菌虫馅饼、蟋蟀粉薯片等等。然而,昆虫的蛋白质含量虽高,用它来炼油真的可行吗?说到动物类食用油,我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猪油,而脂用型猪的油脂含量大概在55%左右。那么昆虫呢?昆虫的种类繁多,油脂含量较高的品种也可以达到50%,而油脂含量较少的昆虫也有10%,所以用来炼制食用油是完全可行的。
此次研究人员主要选取了四种昆虫,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杜比亚蟑螂之外,还有家蟋蟀、黄粉虫和黑菌虫。
这些都是常见的食用昆虫,有很多昆虫类食品都是使用这几种昆虫制作的。那么如何把油从昆虫体内萃取出来呢?传统的炼制食用油的方式使用的是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,而这一次研究人员则采用了更为健康环保的水萃取模式。首先将昆虫冰冻,然后浸泡在水里,利用声波震动将昆虫打碎后混匀,最后通过旋转离心来实现分层,将昆虫油提取出来。
从营养成分上来看,昆虫油自然是无可挑剔的,它含有丰富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,以及亚麻酸和亚油酸多种营养物质。
但是要想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食用油,只是营养好还是不够的,还必须要色香味俱全。颜色方面,黄粉虫油的颜色最浅,杜比亚蟑螂油的颜色最深,前者类似于色拉油,而后者则比较像花生油,并不会引起感官上的不适。而对于香气,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,但也是可以通过芳香化合物的数量来进行量化的。
四种昆虫油中,家蟋蟀的芳香化合物最多,达到了20种,其次是杜比亚蟑螂油,芳香化合物有19种,第三是黑菌虫油,11种,最后是黄粉虫油,10种。
研究人员表示,家蟋蟀油的气味闻起来是最好的,既有芝士和黄油的甜味,又有香蕉和椰子的香气,甚至还带有柑橘类水果的果香,总之味道十分复杂醇厚且富有层次感。而位居第二的杜比亚蟑螂油则不太理想,因为在它的19种芳香化合物中有7种闻起来不太好的物质,它们要么就是带有刺激性的呛鼻气味,要么则是带有馊臭味。
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蟑螂油就不能成为食用油,因为研究过程中只是进行了水萃取,如果在此步骤之后再增加蒸发的步骤,一些芳香化合物就可能被去除掉。
最后就是味道了,要想知道这些油的味道,就只有用它们制作菜肴进行品尝,而此次研究并没有进行到这个步骤,所以味觉上的感受并没有被记录下来。目前用昆虫炼制食用油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,如果未来真的走上餐桌,那么炼制食用油的方法也会进一步改善和优化。